重塑技術體系?
按照此前眾泰發布的重整運營方案,眾泰想要真正復活,就要大力發展新能源車和智能汽車。短期內計劃恢復優化傳統汽車業務、布局網約車和微型電動車市場,長期計劃以收購、合資的方式構建品牌矩陣,布局中高端新能源市場。
為此,今年2月份,眾泰汽車孫公司浙江眾泰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悄咪咪完成了對上海君趣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的收購,成為眾泰設立在上海的研發中心。
此后,君趣開始大規模搭建自己的團隊,兩百多個崗位涉及包括電驅系統軟件、BMS、三電系統集成/性能開發,電池CTC/CTB集成技術等等。
說起君趣就不得不提它的執行董事吳云飛,他曾是博郡汽車的高管,與博郡汽車的創始人黃希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兩人共同在6家公司都擔任過高管。
雖然博郡汽車“胎死腹中”,但是燒掉25億融資也換來了初步成型的技術與產品,其曽號稱打造出i-SP、i-MP、i-LP三大具有高度柔性和可擴展性的平臺,未來將衍生出覆蓋A、B、C級三大細分市場的數十款車型。
恰好,眾泰汽車接下來的重點是要開發主要包括基于三個平臺開發的四款新能源及智能網聯乘用車,包括三款純電動大中型SUV車型及一款純電動轎車車型。如果眾泰用上博郡殘留下的技術,我絲毫不會讓人感到驚訝。
但是,剛經歷破產重整,一切都百廢待興的眾泰心里也明白,整個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一直居高不下,截至今年3月底,眾泰資產負債率高達57.17%,它現在最缺的就是錢,很多很多的錢。
并且,后續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整改生產基地、重塑供應鏈體系、重構品牌體系、營銷渠道等均需要強勢的資金支持。
所以,眾泰再次將目光瞄向了資本市場,募資60億元擬用于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開發及研發能力提升、渠道建設項目投資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其中,用于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開發及研發能力提升的資金占比近八成,眾泰試圖用一種歇斯底里的態度去證明自己不再是昨天那個奉行“拿來主義”的自己。
但任誰都知道,相比于蔚小理動輒數百億的投資力度,眾泰這60億無異于杯水車薪,況且數年歲月蹉跎,即便有博郡技術體系的支持,在三電技術、智能駕駛、電子電器架構、數據收集積累等等方面,眾泰還是落下太多,時間造成的技術鴻溝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填平的。
事實上,早在2005年,眾泰汽車便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有所投入,并先后推出2008EV、云100、芝麻E30、E200和大邁A3等多款新能源汽車。
那一年的眾泰微型電動車,可謂是遍布大街小巷。如果眾泰汽車能夠維持到今天,說不定也能在如今火爆的A00級電動車市場分一杯羹。
另外,眾泰曾透露,從2016年就開始研發智能駕駛,2017年就已開發出第一代Level4級智能駕駛“DEMO樣車”。不過眾泰也承認,2017年的自動駕駛L4等級為單一車子的特殊案例,不代表公司整體達到了相應水平。
眾泰汽車走上的是一條不歸路,即便在電動車領域有些許研究,卻早已今時不同往日。高端新能源領域的產品布局與技術體系的迅速迭代更是眾泰所謂的新能源技術積累難以應對的。
資本市場似乎也對眾泰重走研發路的故事并不買賬,畢竟在現如今嚴峻的經濟形勢下,誰都不想成為這場擊鼓傳花游戲里的最后一人。
在本月發布的半年報里,可以看到,上半年眾泰仍處在約2.8億的虧損的狀態,整車的生產工作仍舊停滯不前。
重慶的選擇
可就在這時,在江蘇深商拉了一把眾泰之后,重慶市璧山區政府又站到了眾泰背后,成為將其拉出泥潭的“白衣騎士”。
有人會質疑,對于眾泰這么一家污點滿身的企業,重慶又為何還甘愿為其伸出援手?
“如果汽車產業再不謀求轉型,未來我們面臨的不僅是支柱產業能否支撐得住的問題,背后還有幾十萬人的就業問題,后果不可想象!”這是重慶的聲音。它會擔憂掉入投機者的圈套之內,卻也更害怕落入產業停滯的困頓當中。
截至7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達到24.7%,在義無反顧的電動化轉型大趨勢下,各個地方都試圖跳出傳統車企的框架和束縛。
號稱“中國底特律”的重慶也是如此。為了爭取發展的主動權,吸引有潛力的新興產業進駐,從跑馬圈地到完善基礎設施,從稅收財政補貼到直接兜底注資,重慶必須全力以赴地進行相關產業投資與布局。
更何況,對于本地的汽車產業,重慶如果不施以援手,便會導致人才外流、就業下行、財政收緊等一系列問題。
在這一點上,即便此前的造車亂象對地方造成了一定傷害,但是對于有潛力的企業,各個地方也都會,或選擇追加籌碼,或鼓勵企業進行并購重組,提高集中度,促進規模化經營,從而引導資源向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質企業聚集,這也是“接盤潮”出現的客觀因素。
重慶眾泰絕不是個例,此前北汽銀翔、力帆、獵豹、東南……等企業的改組整合的背后或多或少都會有地方的影子。
值得注意的是,江蘇深商的母公司——深商控股是由79家深圳市重點民營企業共同投資成立的一家大型民營企業,總資產近萬億元,主要從事大型項目投資和高新技術開發生產,以拓展金融業和房地產開發業為主。
重慶地方也應該是看中了這79家民企所蘊含的產業鏈潛力。事實上,兩年前,深商便與一汽紅旗簽署過戰略合作協議,通過收購、重組、重整汽車零部件及流通運營企業與產業鏈企業深度合作。尤其是在收購龐大這個大型汽車銷售集團之后,其已經在整車制造產業鏈的上中下游領域都實現了布局。
這意味著,一旦能夠通過重慶眾泰吸引深商系來渝投資,那很有可能將進一步帶動周邊產業集群的活力,促進相關產業協同發展。
當然,新能源的大勢與地方政府的支持不是眾泰的“免死金牌”。
在資本市場上長袖善舞的深商系如果前端的重點不在市場,而只是企圖通過整車項目來打造產業鏈進行資本運作,繼續用乏善可陳甚至敷衍了事的產品對抗行業的內卷,那再次見證眾泰的死亡也只會在朝夕之間。
原文標題 : “死去的眾泰突然開始攻擊我”